
發布日期:2021-06-01
本站訊(通訊員 宇文慧)百年征程波瀾壯闊,百年初心歷久彌堅。自學部黨史學習教育啟動以來,黨史學習教育大講堂已順利開辦三場。
我國管理學科發展的不同階段折射出怎樣的國家重大需求?管理研究學者怎樣用實際行動書寫時代篇章?南京大學盛昭瀚教授應邀做客黨史學習教育大講堂解讀我國管理學科發展新形勢。
4月27日下午,我國管理學科領域著名學者、南京大學盛昭瀚教授應邀為學部師生作題為“我國管理學科發展的一點實踐與思考”的主題報告。學部黨委中心組成員、教工及學生黨員代表參加,騰訊會議線上同步直播。報告由天津大學管理與經濟學部黨委書記馬壽峰主持。
盛昭瀚教授指出,我國管理科學研究面臨新形勢,在管理科學問題本質屬性與學術研究基本范式層面面臨新的變革,并分析了新形勢下對管理科學研究能力的新需求。他結合其團隊近年來的研究,生動地講解了智能無車承運物流平臺創新創業以及重大工程管理基礎理論研究兩個案例,用鮮活的素材詮釋了如何為國家重大戰略問題提供具有堅實學理依據的智庫建議。
“中國重大工程管理的經驗總結、理論創新與問題解決,急需由我們中國人根據自己的哲學思辨和文化感悟來完成,這不僅是我國工程管理理論發展的現實邏輯,也是一個工程建設世界大國應有的學術尊嚴。”盛昭瀚表示。
主題報告結束后,盛昭瀚教授與學部師生進行了深入交流,細致耐心解答了現場博士研究生提出的諸多問題。當被問及“如何長久保持對事業的熱愛”,盛昭瀚教授感慨地回應道:“當我是一名青年學者的時候,并沒有那么多帽子,就是一直踏實做事,做學問也不是為了換取什么,就是享受自由探索的過程。其實年輕人很多成績都是被逼出來的,現在我馬上80歲了,依舊還在執著追求我熱愛的工作,這已經變成了我的興趣,同學們一定要把工作當成事業,扎扎實實做好,用實際行動回報國家。”
他還指出,學院建設的核心任務之一應是培養“將立德樹人、科學研究視為終身事業”的教師,產出兼具原創性和前沿性的成果,努力為國家做實事。同時,他給從事管理研究的青年學者提供了一系列寶貴建議。“做學問,最重要的是科學精神,其次是科學思想,再其次是科學問題,最后是科學方法”。
據了解,盛昭瀚教授和他的團隊始終秉持歷史責任和家國情懷,團隊調研了三峽工程、南水北調工程及30余座長大橋梁等重大工程。通過與工程產業界的深度合作,以復雜系統科學為思維原則,系統地開展了重大工程管理理論、關鍵技術創新及應用研究,形成了一批自主性、原創性研究成果,為港珠澳大橋等國家重大工程建設管理提供了智力支持與服務,推動了工程管理的理論發展與科技進步。
盛昭瀚教授與天大經管學部具有深厚淵源,在學部學科專業建設、師資隊伍培養等各個方面提供過諸多指導,并多次到訪交流。
此次黨史學習教育大講堂受眾近600人,現場師生認真聆聽,反響熱烈,掌聲雷動,線上互動交流積極,報告取得了良好成效,學部師生紛紛表示被盛昭瀚教授一心為學的精神深深感染,備受鼓舞。報告不但增進了學部師生對新形勢下管理領域的前沿學術動態的學習和了解,而且充分啟發學部師生從國家需求的高度思考個人發展方向和路徑。